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遭遇人才和資源瓶頸,市場上成熟優秀的人才...
股權激勵方案設計天然受法律框架限制,對于非上市公司而言,法...
一、?引言
????股權激勵作為典型的中長期激勵手段,對公司管理基礎、人才互信程度均有相當要求,在相關基礎不盡完備時,如何通過創造性機制設計,激發人才信心,實現個人與公司利益長期捆綁,實現雙贏?
二、?案例背景
某公司作為高附加值制造企業,在其所屬細分領域屬于無可爭議的領導者,市場份額遙遙領先,但正因其領導地位,行業后進者無不對其大肆挖角,導致客戶中高層人才流動率居高不下,有業內黃埔軍校之“美名”。傳統薪酬激勵手段逐漸失效,客戶急需引入股權激勵實現長期利益捆綁,但也面臨若干現實困難:
??公司內部人力資源部無股權相關經驗,管理基礎較為薄弱;
??相當部分潛在激勵對象屬于職業經理人,入司時間三年以內,互信不足;
??客戶老板明確要求股權激勵以出資為前提,希望以此進行深度綁定;
??激勵對象人數眾多,層次不一,出資意愿和能力差異較大;
??部分激勵對象對投資回報率有較高要求;
??部分激勵對象對公司財務數據透明度存有疑慮;
??客戶明確表示股權激勵方案落地效果要有清晰衡量標準。
三、?解決方案
基于客戶實控人和激勵對象的訴求平衡,略成咨詢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策略并推進其落地執行。
實施策略之一:選擇分紅股+實股組合激勵模式?;谏舷禄バ挪蛔愕膶嶋H情況,略成從人性出發,設計了先分紅股,再轉實股的組合激勵模式。分紅股階段為三年,期初激勵對象只需按凈資產計價出資三分之一,即可享受全部對應分紅,即賦予其分紅杠桿優惠。三年內作為公司對個人篩選和個人對公司增信的過程,三年期滿后按期初定價轉實股,繳納剩余三分之二出資,與公司共擔盈虧風險。三年期內激勵對象離職或到期不愿轉實股的,則需退回期間內享受分紅的杠桿收益部分,以先予后取的方式降低員工入股心理門檻,增加激勵粘性。
?
實施策略之二:業績條款設計中引入業績對賭機制。根據行業增速歷史水平等因素,合理設置三年期公司整體業績指標,并對應設計業績對賭機制,即三年期滿超過業績指標時,激勵對象轉實股時給與其定價折讓,超額越高,折扣越大,否則按標準定價強制轉股。以此進行激勵對象的利益整體捆綁,并實現公司股東利益和激勵對象利益的平衡。
實施策略之三:以出資能力評估模型預估各層級激勵份額設置合理性。基于潛在激勵對象基礎信息和訪談意愿,選擇層級、業績、年薪、司齡等因素,構建起出資能力評估模型,進行精確到人的出資能力和回報評估模型,在論證方案設計合理性同時,以數據說話有效引導激勵對象合理預期,達成一致。
實施策略之四:搭建持股平臺,解決份額流動性同時,確保控制權不失。鑒于激勵對象對股權收益的關注度更高,選擇在稅收洼地搭建有限合伙企業作為激勵股份的持股平臺,以客戶實控人作為普通合伙人,把控激勵股份投票權的同時,更便捷地應對計劃期內各激勵對象的進入與退出流動問題。
實施策略之五:從知識導入到分組溝通再到活動策劃,全程把控方案落地。略成深知,項目落地并非自方案設計完成才開始,故從調研階段知識導入開始,過程中采取分組討論、個別溝通、資產評估、文本設計等多種手段,在股東和激勵對象之間進行充分、有效的博弈溝通,且策劃簽約大會、分紅儀式等活動,大大增強激勵計劃的儀式感和激勵對象參與度,順利實現方案的連續兩期落地,并贏得與客戶事先約定的實施效果獎勵。
四、?客戶評價
對略成我印象最深的是兩點:一個是對人性的把握很透徹,想出來這種組合模式確實解決了我當時的一個大難題;另一個是有膽氣,敢跟我們簽這個實施效果對賭條款,最后也真的全部落地了,有膽有識!